Resources

教學資源

基因療法的悲劇

"從基因療法首次引起的死亡案例中,科學家學到了什麼? "


撰文╱溫納(Melinda Wenner)

 

 

  10年前的9月,來自美國亞利桑那州、18歲的基爾辛格(Jesse Gelsinger)在賓州大學接受基因療法人體試驗後,死於多重器官衰竭,也讓以正常基因來治癒遺傳缺陷的目標功虧一簣。現在賓州大學轉譯研究實驗室的會議室仍放滿了讓人想起那個試驗的擺設書架上有《建立公眾信任》與《實驗室裡的生物安全》等書籍,而寫在白板上的“IL-6”與“TNF-α” ,正是基爾辛格體內失控驟增而致命的免疫因子。 
 

  毫不令人意外,這個臨床試驗戲劇性改變了基因療法的前景,醫學遺傳學家威爾森(JamesM. Wilson)的研究生涯同時也因此改變,他是賓州大學進行該試驗的人體基因治療研究所所長。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DA)禁止該機構繼續進行人體試驗後,威爾森也離開那個已經廢除的研究單位(不過他還是繼續在賓州大學從事研究工作)。直到2005年他才再度成為公眾焦點,那時有關單位宣佈他可以在特定人員監督下進行臨床試驗,不過五年內不得擔任臨床試驗的主持人,並且要他寫出從該事件學到的教訓,他於今年4月發表在《分子遺傳學與代謝》。之後,他開始在大學裡講授臨床科學家謹慎執行試驗的重要性,特別是在幹細胞領域,如今它已經取代過去基因療法的優越地位。 
 

  威爾森用平靜而謹慎的語調訴說1999年的事件,讓人聯想到這是個令人痛苦的議題。他背對著會議室的白板說:「如果當時我知道我現在所了解的,我就不會進行那次人體試驗了。」他解釋在1990年代,包括他在內的科學家對基因療法的期望過高,以至於未能及時了解到他們對於人體試驗懂得其實還不夠。威爾森說道:「所以我們只用簡化原則思考,認為不過就是把基因放進人體。」 
 

  他主導的人體試驗要測試「鳥胺酸氨甲醯基轉移?(OTC)缺乏症」療法是否安全,這是種罕見的遺傳疾病,患者的肝臟缺少能發揮功能的OTC基因。這個缺陷讓身體無法移除氨(蛋白質代謝分解後的產物)。賓州大學的科學家利用遺傳工程製造了毒性減弱的腺病毒(引起感冒的病毒之一) ,讓它攜帶正常的OTC基因到肝臟。 
 

  在基爾辛格之前,已經有17位患者進行該療法,而他是最後一位,給予的劑量最高。FDA和很多科學家都質疑,既然前面有幾位受試者的肝臟都出現嚴重副作用,為什麼還要讓基爾辛格接受治療。威爾森解釋,他們繼續試驗是因為根據動物試驗,「我們本來就預測會有肝毒性」,他們也認為該毒性是可以處理的。美國華盛頓特區國家兒童醫療中心的貝特蕭(Mark Batshaw)指出,威爾森與其他科學家用痛苦的方式學習到「從動物研究得到的知嚴重的挫敗:1999年威爾森主導進行基因治療實驗,卻造成死亡案例。現在他為研究幹細胞的科學家提供建議,希望他們能避免類似的錯誤。識不一定能用來預測人體反應」。貝特蕭也參與了1999年的那次人體試驗。 

 

【本文轉載自《科學人雜誌》2009年10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