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ources

教學資源

為什麼會覺得癢?又怎麼會越抓越舒服?太陽系是怎麼形成的?

"模擬太陽系歷史的最佳模型指出,行星是在那繞著太陽轉動的塵埃盤面中所形成,而逐漸成為以太陽為中心的天體群。 "


 

  美國伊利湖骨科學院的生理學副教授安德魯斯(Mark A. W. Andrews)解答如下:

 

  在連接皮膚的神經細胞受到刺激時,「癢」或「搔癢」的感覺就會出現。就像其他的皮膚感覺,「癢」也是一種重要的知覺及自我保護機制,能對有害的外來因子發出警告。不過,如果不好好治療基本問題,癢個不停可是會讓人難以忍受的。

 

  癢是許多皮膚疾病及一些全身性疾病都會出現的明顯症狀。我們會覺得癢,是因為癢覺受器(pruriceptor,也就是感受癢覺的神經末梢)受到某些介質的刺激,而這些刺激物包括了免疫反應中的化學物質(如組織胺)、止痛劑(如類鴉片)、神經胜(如腦釋出的腦內啡及其他疼痛調節因子)、乙醯膽鹼及血清張力素(兩種在神經細胞之間傳遞衝動的神經傳遞物質)、前列腺素(一種脂質,功能之一為引發脊髓神經細胞產生痛覺)等。上述刺激物的產生,一般與發炎反應、乾燥或皮膚、黏膜、眼結膜受損有關。

 

  癢的感覺通常是一種稱為「C纖維」的特化神經末稍被活化所致,這些C纖維和連結痛覺受器的神經構造相同,但功能不同:C纖維只負責傳遞癢覺。當皮膚受到刺激,C纖維會把訊息沿著神經帶到脊髓,再上傳至大腦。

 

  抓或摩擦癢處可刺激同一區域內不同的痛覺及觸覺受器,而干擾了癢覺受器所產生的感覺。就像身體裡的許多感覺系統,某一訊息的活動(由痛覺及觸覺受器所產生)會使得附近另一種訊息(來自癢覺受器)受到抑制;由於癢覺受器無法產生衝動,癢的感覺便暫時消失。雖然「抓癢」能暫時幫助止癢,但卻可能讓皮膚受到更大的刺激,甚至是抓破皮。

 

  儘管研究了近百年,目前仍然沒有任何有效抗癢的療法;然而,的確有一些局部使用以及口服的藥劑能紓緩「癢」的感覺,包括乳液、乳膏(如乙醇胺、氫皮質酮)、抗組織胺、鴉片拮抗劑(如那曲酮,一種用來治療對麻醉劑或酒精上癮的藥物)、阿斯匹靈、紫外線照射治療法等。

 

  美國紐澤西州東布倫斯威克的索默斯問:太陽系是怎麼形成的?

 

  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天文物理學家朱拉(Michael A. Jura)提供解釋如下:

 

  模擬太陽系歷史的最佳模型指出,行星是在那繞著太陽轉動的塵埃盤面中所形成,而逐漸成為以太陽為中心的天體群。根據這個模型,太陽系是源自一團星際雲氣,因為逐漸收縮與扁平而形成了太陽系。根據估計,原本這團雲氣的寬度可能達一光年,約是太陽直徑的1000萬倍。當雲氣收縮並且冷卻,其本身的重力會高過任何使此系統穩定的作用力,因而造成更劇烈的收縮。

 

  在這樣的塌縮開始前,原始雲氣本來可能有著固定的質量,並且以某個中心軸輕微且沒有規則的旋轉著。雲氣的大部份質量形成了太陽,但是某些部份則逐漸變平,成為一個以新恆星為中心的盤面。觀測銀河系中的其他區域,結果顯示這個盤面最有可能誕生了地球與其他行星,並且使它們有著自然且以太陽為中心的軌道。

 

【本文轉載自《科學人雜誌》2007年7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