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ources

教學資源

道德的起源

人類為什麼會把自己的福祉託付他人?


 

撰文/托馬塞羅(Michael Tomasello)、繪圖/清水裕子(Yuko Shimizu)
翻譯/鄧子衿

 

  如果「適者生存」是生物演化的規則,那麼人類是如何產生道德?如果個體適應力(fitness)的最大化才是演化之道,人類為何覺得應該要幫助他人、平等相待? 


  這些問題有兩個傳統答案。首先,幫助血親是有道理的,因為血親和自己有共同基因,這樣有助於提高總體利益。第二,彼此幫忙搔背這種互惠行為,到頭來對雙方都有利。 


  但是道德並非善待血親而已,或是像蜜蜂和螞蟻為了提高總體利益而彼此合作那樣。互惠是一種更危險的關係,因為獲利的一方隨時可能一走了之、棄對方於危險而不顧。此外,這兩種傳統解釋都無法說明人類道德行為的核心要素:人類覺得應該要同情他人。 


  最近有一個研究道德問題的新方向脫穎而出,我們從中察覺到,在社會群體中生活的個體,都需要倚靠其他個體才能生存並且過得好,因此需要一組特殊的行為邏輯。我們或許可稱為「相互依賴邏輯」:如果我需要依賴你,那麼確保你的福祉將對我有利;也就是說,如果我們相互依賴,就需要彼此照顧。 


  為什麼會演變成這種狀況?答案與使人類密切合作的生活型式有關,特別是在取得食物和其他重要資源時,更需要合作。 

 

【本文轉載自科學人2018年10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