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ources

教學資源

蝙蝠早遷 暖化之故?

墨西哥游離尾蝠遷徙時間提早,可能間接導致農作物遭受蟲害。


 

撰文/韋斯柏(Inga Vesper)
翻譯/陳儀蓁

 

  墨西哥游離尾蝠(又稱巴西游離尾蝠)每年春天從墨西哥向北遷徙至美國德州聖安東尼市附近的布萊肯洞穴(Bracken Cave),在夏季大啖危害德州當地主要農作物的害蟲。不過新的研究指出,這些蝙蝠北遷的時間比起20年前提早,原因可能是全球暖化。 


  問題是,德州的夏季昆蟲未必會提前出現或孵化,而這可能導致成蝠以及幼蝠面臨食物不足的窘境。科學家表示,如果蝙蝠的族群因此縮減,無法配合作物生長季節而達到害蟲管制之效,後果恐怕不堪設想。 


  未參與該研究的美國田納西大學蝙蝠生物學家克勞埃爾(Jennifer Krauel)評論:「如果整個系統失去平衡,將會嚴重衝擊農業。我不認為蝙蝠會完全消失,但族群數量減少仍會帶來一定程度的影響。」 


  墨西哥游離尾蝠是遷徙性蝙蝠,牠們在夜間外出捕食20種蛾類,以及超過40種的農業害蟲。游離尾蝠最常掠食的棉鈴蟲(corn earworm),會啃食包括玉米、大豆、馬鈴薯、南瓜等作物,每年造成數百萬美元的農作物損失。2011年的一項調查估計,蝙蝠因為捕食農業害蟲及授粉昆蟲的天敵,每年間接保護了美國經濟230億美元的產值。 


  今年2月發表在《全球變遷生物學》(Global Change Biology)的研究中,英國農業研究機構洛桑研究所(Rothamsted Research)的研究人員蒐集美國160個氣象站的雷達數據,並根據這些數據分析1995~2017年德州蝙蝠族群的動態(世界最大的蝙蝠族群,高峰期數量可達4000萬隻)。當這些蝙蝠夜間外出覓食,雷達圖像上會顯現一大片因蝙蝠聚集而形成的「雲層」。研究人員一開始打算測試雷達影像能否準確預測蝙蝠族群的大小,但在研究過程中發現,這些蝙蝠離開墨西哥冬季棲地並進行繁殖的時間正逐漸提前。 


  洛桑研究所的氣象學家、同時也是該論文作者之一的史蒂潘尼恩(Phillip Stepanian)表示:「蝙蝠的行為似乎與季節溫度的變化同步。這並非我們原本料想的,我們沒有打算研究氣候變遷,但研究結果卻明確指出這一方向。」 


  史蒂潘尼恩和同事也注意到1957年初次調查中沒有出現的一種行為:越來越多蝙蝠留在布萊肯洞穴過冬,而非返回牠們在墨西哥的冬季棲地。史蒂潘尼恩說,蝙蝠留在德州過冬是全球暖化改變蝙蝠每年慣例的另一項指標。 


  美國印第安納另一組研究團隊去年發表的論文中,也發現溫度變化影響美國中西部遷徙性蝙蝠抵達與離開的時間,研究結果同樣暗示著全球暖化可能帶來的影響。印第安納州立大學的生物學教授、同時也是該論文作者之一的奧基弗(Joy O’Keefe)表示,提早抵達夏季棲地的蝙蝠可能遇上驟寒,甚至因此凍死。 


  蝙蝠在雨季來臨前抵達則是另一個問題。奧基弗解釋,很多蝙蝠捕食的昆蟲在季節性湖泊或水窪繁殖,如果在夏天降雨、昆蟲劇增之前蝙蝠就抵達,牠們可能找不到足夠的食物來餵哺仔蝠,甚至因此放棄繁衍後代。奧基弗擔心這可能導致中西部蝙蝠數量減少甚至滅絕,如此對人類來說可不是好事。她說:「蝙蝠數量減少可能嚴重影響農作物收成,更別說牠們在抑制病媒蚊族群數量上的作用。」 


  非營利組織國際蝙蝠保育協會(BCI)的首席科學家佛里克(Winifred Frick)指出,澳洲近來因為高溫乾旱導致大量食果蝙蝠死亡,這樣的情形未來也有可能在美國發生。 


  洛桑研究所的研究人員並不確定全球暖化是使墨西哥游離尾蝠提早北遷至布萊肯洞穴的唯一原因。科學家已經證實季節溫度變化與鳥類遷徙間的關聯,但蝙蝠也會受風速、風向等其他因子影響,實際發生的原因可能並不那麼單純。史蒂潘尼恩說:「蝙蝠是謎樣的動物,大多在夜間行動,不容易觀察追蹤。對於這一切如何發生,我們可能已有大致輪廓,而下一步即是釐清實際原因。」

 

【本文轉載自科學人2018年6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