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ources

教學資源

癢與痛的親密糾葛

癢是如何產生的?癢與痛如何區別? 科學家正努力釐清癢與痛的複雜關係,找出治療急性與慢性發癢的解藥。



撰文/蘇瑟蘭(Stephani Sutherland)
翻譯/林雅玲


重點提要
■急性發癢能提醒我們避開蚊蟲和有毒植物,慢性發癢則較為神秘,通常沒有明顯成因。
■蚊蟲叮咬或皮膚損傷是常見的發癢成因,刺激免疫細胞釋出組織胺,進而引發抓癢行為。
■近幾年來發癢的分子機制研究獲得重大進展,有助於研發治療急性和慢性發癢的有效療法。
■這些研究找到了多種非組織胺的致癢原分子,也試著進一步釐清癢和痛之間的複雜關係。

 

  2010年夏末,伯威爾與未婚夫到拉斯維加斯度假,假期結束時,她發現小腿上出現疹子,她說:「我腿上的疹子相當癢,不像蚊子叮咬的,也沒有突起的腫塊,但就是不停發癢。」伯威爾只好去藥局買抗組織胺藥物苯海拉明(Benadryl)服用,返家的路上整整四小時都在昏睡。接下來一星期,疹子持續蔓延且不斷發癢,伯威爾只好去看醫生,「那時疹子已蔓延到雙腿。」接下來三年,伯威爾持續與蔓延全身的疹子奮鬥,疹子幾乎遍佈她的四肢、手掌、軀幹和背部,疹子雖然醜陋,但真正令人無法忍受的是不間斷的發癢。 

 

  伯威爾說:「發癢讓我身心俱疲,我無法安靜坐著,也無法專心做任何事,幾乎要把我逼瘋了!」每天結束廚房設計師的工作回到開著空調的家中後,換上居家服,吞下兩顆苯海拉明藥丸,給自己調一杯威士忌汽水。「我回家後常常會哭,因為實在是癢得很難過。」伯威爾睡覺時得用冰袋敷手以止癢、幫助入睡。 

 

  伯威爾的案例並不少見,根據估計,有1/5的美國成人一生中會經歷一次持續六星期以上的發癢。很多疾病都可能誘發慢性發癢,包括濕疹或牛皮癬等皮膚疾病、腎衰竭、疹或糖尿病引起的神經損傷、塵蟎、藥物過敏,甚至是懷孕,最嚴重的發癢會造成失能,甚至令人想自殺,輕生的念頭肯定曾在伯威爾腦海浮現,然而大多數醫生只把發癢當做擾人的不舒服而已。麻州綜合醫院皮膚科醫生勒納(Ethan Lerner)專門研究發癢,他表示:「如果你沒有發癢的困擾,這個問題對你來說當然無關痛癢,不過,我們已了解到發癢對很多人來說,是很嚴重的問題。」 

 

本文轉載自科學人2016年7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