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ources

教學資源

大家睡得好嗎?

全球的「人類睡眠計畫」有助揭開睡眠對人類影響的神秘面紗。


撰文/穆易爾(Melinda Wenner Moyer)
翻譯/林雅玲

 

 

   大家都知道前晚睡不好,隔天就容易發脾氣、眼睛浮腫和猛打呵欠。長期睡眠不足也會增加心臟病、肥胖和早死的風險。由於很難監測大眾的睡眠模式,因此研究人員不清楚造成許多睡眠問題的成因,或者這些問題究竟如何確切影響我們。德國慕尼黑盧特維格–麥西米連大學的時間生物學家隆納柏格(Till Roenneberg)認為全球的「人類睡眠計畫」,最終能解開部份的奧秘。

   蒐集睡眠數據的常用方法是進行睡眠習慣的回溯調查,但這並不可靠,因為人們往往高估睡眠時間。實驗室裡的研究雖然準確,但無法重現真實生活的行為。研究人員在2013年6月的《自然》提出全球性的睡眠計畫,希望在受試者身上安裝多種感測器來即時追蹤睡眠模式,並且也能提供受試者詳細的回饋。

   隆納柏格說:「如果人們可以在網路平台上清楚看到自己的數據,我認為不會只有幾百個人參加,而是上百萬人。」

   有了這些數據,研究人員就能整理出確保健康睡眠的生活方式因子。美國國家睡眠基金會的發言人赫胥柯維茲(Max Hirshkowitz)說:「就像利用衛星研究氣候,它能從較宏觀的視野揭露全球模式、限制和各個因子之間的交互作用,我們在實驗室通常把這些設為固定值。」他相信全球的睡眠計畫也將闡明文化、職業和地理位置如何影響睡眠模式。

   隆納柏格表示,這項大規模計畫耗資約3000萬美元,對長期不受重視的睡眠研究來說助益極大。他說:「睡眠是無意識的,顯然不具生產力,不像賺錢或養兒育女,因此人們認為可以忽略它。」他希望全球數據能夠「喚醒」我們重視睡眠。

 

【本文轉載自科學人2013年10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