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ources

教學資源

酒癮會遺傳嗎?

"找出讓酒癮基因,將可對症下藥,並幫助高危險群做出聰明的人生抉擇。 "


撰文╱能柏格(John I. Nurnberger, Jr.)、彼拉特(Laura Jean Bierut)
翻譯/潘震澤

 

  長久以來我們就知道,沉溺杯中物的習性具有家族遺傳。對某些人來說,那只不過是給這個複雜習性的昭彰惡名,多添上一筆罷了;但對科學家而言,卻顯示酒癮背後存有某種可以代代相傳的基因組成,讓人容易染上這個毛病。

  過去10年來,隨著鑑定及分析基因功能的科技進展,研究人員也越來越能夠掌握像是藥物濫用以及成癮等複雜毛病的生物學根源。他們具備的本事,包括在廣大族群中檢視遺傳的形態,以及調查每個人基因組當中成千上萬個微小變異,因此能夠找出對某人的生理及罹病風險具有或大或小影響力的特定基因。

  酒癮與許多其他的人類疾病類似,成因不只一端,自然也不全然由遺傳造成,但基因卻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對於身體與大腦的運作,它們之間以及與個人人生經驗的互動,從而產生了讓人免於或易於上癮的不同作用,基因都有影響。要釐清這些作用是件困難的工作,到目前為止,經鑑定出跟酒癮有關的基因還不滿一打,可確定的是,仍有許多基因有待發現。

  這些已知基因的各式變異,對某人是否容易對酒精上癮只有些微的影響力,但由於這些基因變化在人類族群中相當常見,它們還可能影響了飲酒習慣、其他癮頭或不良行為,以及抑鬱與焦慮等毛病。因此,找出參與酒精反應的人類基因,並了解其作用,將使我們更了解許多不同的疾病。如果曉得是哪些生物反應,造成人類對酒精上癮並沉迷其中,也將有助於挑選現有療法及設計新法,以破除這項惡習。

人類變異的線索

  人類基因產生了約10萬種不同的蛋白質,每一種不是直接影響了身體與腦子的日常運作,就是調節了其他基因的活性;因此,基因對人體生理的影響,可是巨大無比。在發現了第一個可影響酒精成癮風險的基因之後,基本生理變異與某人是否容易對酒精上癮之間具有強烈相關,就更為清楚了。

  數十年前,研究人員著手研究在華人、日本人或其他東亞人士常見的酒後臉紅現象。對飲酒容易臉紅者所做的抽血檢查,發現酒精分解產物「乙醛」的濃度增加了,因而造成了皮膚發熱、心悸及虛弱等不舒服感。到了1980年代,研究人員找到了引起這項反應的禍首,是某個參與酒精代謝反應的酵素:醛脫氫;最終,也發現了攜帶該酵素編碼的基因ALDH1。該酵素的作用是分解乙醛,但在飲酒容易臉紅的人身上,由於該基因DNA編碼的些許變化,使得酵素作用較為緩慢。這些人在飲酒後,會有乙醛在體內堆積;而高濃度的乙醛可能具有毒性。

  之後的研究發現,這項ALDH1基因的變異在亞洲人當中相當普遍:44%的日本人、53%的越南人、27%的韓國人、30%的華人(漢人則高達45%)帶有這種變異,然而在歐洲人後裔則屬罕見。可以想見,擁有這種基因變異、造成乙醛代謝緩慢的人,對酒精上癮的風險也較低,可低達1/6,這也是基因變異能讓人免於染上酒癮的例證之一。



【本文轉載自《科學人雜誌》2007年5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