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ources

教學資源

紙箱為何遇水就破?

中國金東紙業的副總經理黃良典回答如下︰


 


   公元前3000年,古埃及人就已開始將尼羅河邊的紙草(papyrus)剖成小條,拼排整齊,壓平曬乾後用來寫字,英文中的「紙」(paper)即源於此,只是因為原料限制而無法推廣。中國的東漢時,蔡倫擴大了造紙原料的來源,使樹皮、破布、麻頭和魚網這些廢棄物品都得以充份利用,也因此造紙成為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之一。 

   構成紙和紙箱的主要原料是植物纖維,包裹纖維的細胞間層、初生細胞壁和次生細胞壁都很容易破除,使纖維可充份接觸,當纖維素、半纖維素上的親水基團(-OH基和-COOH基)相鄰分子的氫氧原子距離小於0.28奈米(1奈米為10-9公尺)時,纖維間即形成了氫鍵,以氫鍵為主的化學鍵及分子間凡得瓦力(van der Waals force)的共同作用,使得纖維緊密的結合在一起,形成紙張。 

   包裝用的瓦楞紙是工業用紙中最常見的一種。它是由牛皮挂麵紙板、瓦楞紙板和箱板等幾種不同的紙板,通過黏合劑(如澱粉、聚乙烯醇)黏合而成。根據強度要求不同,可製成三、五和七層等,層數越多,強度越大。在成形過程中,為了防止紙板分層,在層與層之間還會噴淋一定量的澱粉。瓦楞紙的名稱來源,主要是因為其中如瓦狀的內襯。從拱橋設計的力學的角度,會比較容易理解其設計原理:瓦楞紙中的波浪形弧狀結構,類似於拱橋,可以使外力得以分散,並由較大的面積承擔。因此在相同纖維用量的情況下,可使提升瓦楞紙的強度,節約成本。 

   那為什麼紙箱浸水之後,強度會發生明顯的變化呢?這是有幾點原因的。 

   首先是構成紙板的纖維親水性很強,纖維吸水後,體積會潤脹增大,一方面纖維變軟,另一方面充斥其間的水分子會使纖維間的氫氧原子距離增大,破壞了纖維間的氫鍵結合,使較多的纖維僅僅由凡得瓦力結合,因為一般氫鍵的鍵能為1.3~10.2千卡∕克分子,而凡得瓦力的鍵能為0.2~3千卡∕克分子,所以紙板受潮後纖維會吸水離散,鍵結力的改變使強度明顯下降。 

   另外,紙板層與層之間使用的黏合劑(如澱粉),乾燥後會結膜並有一定的硬挺度。但黏合劑因為是一種親水性很強的物質,與水接觸後,會部份溶解並失去其黏合及硬挺的作用,導致強度下降。就好像漿過的衣物非常挺,洗後就變軟了。 

   還有的另一點變化,則是當纖維變形和黏合劑分層後,瓦楞狀的力學分散結構被大大削弱了,就好像柔軟的拱形薄膜並不會比其他形狀的更為堅固。 

   綜合以上所述,潮濕後的瓦楞紙箱強度改變,是因為纖維強度和對外力的分散能力都遭削弱造成的。如果要使紙板濕潤後也能保持強度,則需要添加大量的抗水化劑,以在纖維表面形成一層很強的防水層。對於要冷藏使用的紙箱,為了防止崩塌,還需要加入濕強劑維持強度。當然,經過這些改良後的紙箱,成本也就不一樣了。 


【本文轉載自《科學人雜誌》2005年7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