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ources

教學資源

如果地球上沒有人.....

"假設地球上所有的人類都消失了,世界將發生什麼變化?藉由這種創新的方式,可以審視人類如何影響環境! "


撰文╱口述∕魏斯曼(Alan Weisman)
翻譯/陳儀蓁 
 

引言

回歸自然:如果人類全部都消失不見,紐約曼哈頓最後會變成一座森林島嶼,許多摩天大樓慧因為地基浸水而在數十年內倒下!

 

  經常有人想像自己是地球上最後一個倖存的人,是常有的事,不過如果所有的人類都瞬間從地球上消失了呢?美國科學作家、亞利桑那大學新聞系副教授魏斯曼(Alan Weisman)的新書《少了我們的世界》(The World Without Us)就以此為開端。在這個思考實驗中,魏斯曼並未言明人類毀滅的原因,相反的,他直接假設人類突然從地球上消失,然後預測接下來的數年、數十年、數百年,最有可能發生的事件。

  根據魏斯曼的描述,我們大部份的基礎建設,幾乎馬上就會開始毀損,少了清道夫、道路維修人員,優美的林蔭大道、高速公路,在數個月內就會開始出現裂痕、扭曲變形;接下來的數十年,房屋、辦公大樓陸續倒塌,但是某些一般的用品,則可能長時間都不會腐朽,例如不鋼鍋,如果埋在雜草叢生的小土丘下(那裡曾經是我們的廚房),就可能保存數千年之久;而某些常見的塑膠,也許會保持完好長達數萬年之久,在微生物演化出消化它們的能力之前,這些塑膠是不會分解的。

Scientific American編輯米爾斯基(Steve Mirsky)親自訪問魏斯曼,探究他寫作這本書的動機,以及我們可以從書中學到哪些教訓,以下是訪談內容的節錄。 
  如果明天就是人類的末日,曼哈頓宏偉壯觀的建築群在短時間內將不復存在,魏斯曼勾勒出了紐約市從水泥叢林轉變為原始森林的過程。

  「如果有一天人類不在這裡了,我們所創造的那些東西會變成什麼樣呢?大自然會把我們留下的痕跡一掃而空嗎?有沒有哪些東西是無法摧毀或不可抹滅的?大自然有可能把紐約市帶回1609年、英國探險家哈德遜(Henry Hudson)當初見到的那片森林嗎?」

  「我問過紐約市的工程師與維修人員,他們得花多少力氣在抵抗大自然的力量,結果十分驚人。我發現那些壯觀、氣勢凌人的建築,雖然看起來那麼雄偉且屹立不搖,事實上卻十分脆弱,這些建築能夠存在並正常運作,多虧了少數人在支撐,而我們大多數人也都依賴著這些人,生活才得以照常運轉。『曼哈頓』這個名字源自印第安語的『丘陵』,這裡曾是一座丘陵起伏的島嶼,當然,人們最後剷平這些丘陵,鋪上棋盤式街道。過去曾經有40條溪流貫穿這些丘陵,還有許多泉水遍佈整座曼哈頓島,這些水現在到哪裡去了呢?這裡的雨水也跟以前一樣多,但這些水現在都受到監控,藏在地底下,有些則在污水系統中流動,但是污水系統並不像大自然的毛細作用那樣有效,以致大部份的地下水都在地下蠢動、隨時想竄出,就算是晴朗無雲的豔陽天,地下鐵的維護人員光是一天就得抽出4920萬公升的水,否則大水就會開始淹進隧道。」

  「曼哈頓有些地區得持續對抗水位不斷升高的地下河流侵蝕軌道。當你站在幫浦室裡,看著大量的水湧入,而腳下的小箱子裡,正是把水抽出的幫浦。所以說,如果人類明天就從地球上消失,首先會發生的事情之一就是電力中斷。我們的電力主要來自核能或燃煤發電廠,這些電廠都有自動的故障安全防護開關,確保系統在無人監控的情況下,一切不會失控。一旦電力中斷,幫浦就會停止運作,水則會灌入地下鐵。在48小時內,紐約市有很多地方會開始淹水,甚至從地面就可看到,例如污水管會產生溢流,因為這些污水管很快就被垃圾堵住,一開始,這些堵塞物是飄散在紐約市的塑膠袋,之後,如果公園的籬笆無人修剪,就換成枯枝落葉了。」

  「但是地底下會發生什麼事呢?腐蝕。想像一下你站在萊辛頓大道下方的地下鐵,等待列車進站,而上方由鋼柱支撐著的屋頂,其實就是街道。這些鋼柱會漸漸腐蝕,最後倒塌,過一陣子街道上就會出現坑洞,這一切只要花二、三十年的時間。而且過不了多久,某些街道就會變回地表上的河流──那些在我們大興土木之前,原本就存在於曼哈頓的河流。」

  「曼哈頓有很多建築是固定在岩床上的,即使這些建築有鋼筋支撐,它們的結構也不是為浸水所設計,這些建築最終會傾斜、倒塌。而隨著氣候變遷,天氣變得更極端,勢必有更多颶風侵襲東岸。通常一棟建築的倒塌,會連帶引起其他建築的倒塌,進而闢出一片空地。植物的種子隨風飄進這些空地,然後在路面的細縫中落腳;雖然這些種子在落葉形成的腐植層也能輕易生根,但混凝土粉碎後產生的石灰,將營造一個酸度較低的環境,適合多種的植物生存。這座城市將開始發展屬於自己的小生態系。每年春寒時節,新的裂縫就會產生,水流進這些裂縫然後結冰,導致縫細擴大,植物種子就會飄進這些新的裂縫。這些情況很快就會發生。」

  一旦人類在這個世界上消失,地球的生態系會如何轉變呢?魏斯曼說,我們可以參考人類足跡罕至的那些原始地區,或許可以從中一瞥這個假想中的世界。

  「為了一探人類消失後的世界會變成什麼樣子,我前往人類因為各種原因而離開的荒地,其中一處是歐洲最後一座原始森林,那裡就像小時候有人讀格林童話給我們聽時,心中浮現的影像:一座陰森幽暗的森林,樹上掛著厚重的苔蘚,狼嚎不絕於耳。這樣的地方依然存在於波蘭和白俄羅斯的邊境,那裡是13世紀立陶宛一位公爵設立的狩獵場,這位公爵後來成為波蘭國王,日後許多波蘭國王及俄國沙皇,均保留此地做為私人狩獵場。這座森林鮮少有人類干擾,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就成為國家公園。走進這座森林,舉目可見參天林木,這種感覺並不奇怪,反而令人舒暢,就像某些東西在這裡才是完整的,你可以看見45公尺高、3公尺粗的橡樹、白蠟樹,這些樹的樹皮溝痕之深,足以讓啄木鳥塞滿松果;除了狼與麋鹿,這裡也是最後一群原生歐洲野牛的家。」

  「我也到過韓國的非軍事武裝區,在這長約241公里、寬約4公里的窄長緩衝地帶,有兩支武力強大的世界級軍隊彼此對峙著。在這兩支軍隊之間的,則是無心插柳的野生動物保護區,如果不是因為這塊非軍事區,有些物種可能已經滅絕了。有時候你會聽到兩方士兵透過擴音器對彼此喊話,或是用閃光打出各自陣營的標語,而就在這樣緊張的情勢之中,你卻可以看見成群的鶴在此過冬。」

  「不過,為了真正了解少了人類的世界,我知道我必須認識人類尚未演化出來的世界,所以我去了非洲,這是人類的起源地,也是唯一仍有大型動物漫步的大陸。世界各大洲及許多島嶼,都曾有大型動物的分佈,北美洲和南美洲過去有比猛象還大的大樹獺、和熊一樣大的海狸,究竟牠們為何從地球上滅絕,至今仍眾說紛紜,但矛頭大多指向人類,各大洲的滅絕事件似乎都與人類抵達的時間相符。不過在非洲,人類與動物卻共同演化,而且那裡的動物已經學會如何躲避人類的獵殺。一旦少了人類,北美洲大概會在不久的時間內成為巨鹿的棲息地,隨著森林面積逐漸復原,在演化的長河裡,大型草食動物終將演化出攝取所有木本植物養份的能力,大型的肉食動物也將跟著演化。」……


【本文轉載自《科學人雜誌》2007年8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