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ources

教學資源

駱駝,便當不離身的沙漠之舟

"有「沙漠之舟」之稱的駱駝,擁有許多「法寶」幫助牠適應艱困的自然環境,包括儲存脂肪的駝峰能在需要時轉換成熱量與水,就像隨身攜帶的便當,特殊的身體構造更能耐寒抗熱,抵擋嚴苛環境的種種考驗。 "


撰文/呂怡貞
審稿/鄭秋虹(臺北市立動物園沙漠動物區區長)

 

  駱駝,俗稱沙漠之舟,能適應嚴酷的沙漠環境。生活在亞熱帶島嶼的我們大多是在動物園與駱駝接觸,若深入了解牠們為因應環境而生的特殊身體構造與機制,更會發現,駱駝真不簡單!

沙漠之舟小檔案 
  駱駝是哺乳綱偶蹄目駱駝科動物。雙峰駱駝、單峰駱駝、駱馬(又稱無峰駱駝)與羊駝等均屬此科,後兩者體型較小。駱駝科動物外觀的主要特徵為身體比例上頭部較小、身體中段較大、頸部長,鼻吻部長、上唇中央有裂縫,四肢修長、末端各具兩趾;草食性,有三個胃,會反芻。 

  雙峰駱駝主要分佈於中亞(哈薩克、蒙古與中國西北部),棲地均為沙漠或乾燥地區;單峰駱駝則分佈於西亞(中東、阿拉伯半島)、印度及北非的草原或沙漠,19世紀中被人類引入澳洲。目前駱駝的野生族群已大幅縮減,而畜養範圍擴大,世界保育聯盟(IUCN)將其列為野外瀕臨滅絕物種。 

  除駝峰數不同之外,單、雙峰駱駝的體毛也因棲地不同而有差異。雙峰駱駝為了耐寒,體毛多、長且為雙層(內層濃密,可加強保暖),毛色較深,有趣的是,眼睫毛亦然,相當令女生嫉妒;單峰駱駝的毛較短,呈淺褐色或白灰色,抗熱能力較佳。駱駝於春季時(約4~6月)換毛,每年一到此時,換毛中的駱駝,總會讓動物園遊客誤以為牠們得了皮膚病。 

  駱駝的壽命約40~50歲,在3~6歲時性成熟,平均兩年生一胎,一胎一仔,懷孕期長達13~14個月。剛出生的駱駝寶寶胎毛為灰白色,駝峰構造不明顯,一歲後脂肪才會慢慢聚集到駝峰上。單、雙峰駱駝在野外原生環境中較不可能相遇,但在人為畜養下,可交配生下有生育能力的後代,且單、雙峰都有可能;與駱馬也可交配,但後代無繁殖能力。



換毛中的駱駝媽媽,以及剛出生、胎毛為灰白色的的駱駝寶寶。
(影像來源:臺北市立動物園)

沙漠之舟的法寶 
  早在4000年前人類便畜養駱駝成為橫越荒原與沙漠地區的馱獸,是極具經濟價值的家畜,原因在於駱駝肌肉結實、骨骼強壯,可負重達250公斤(負載量與年齡和體型有關,有的甚至可承受與自身體重相當的重量,而成獸體重約400~600公斤),且具有長途跋涉的耐力,耐寒抗熱,可適應乾燥缺水的艱困環境;以及其毛、皮、肉、骨、乳、糞便等全身均能被利用。 

  駱駝生性溫馴,但生氣時會吐反芻後的酸臭口水;動作緩慢,行走時同側的腳一起邁出(即「同手同腳」),因此騎乘駱駝會覺左右搖晃、容易頭暈。 

  駱駝身上有許多「特殊裝備」與「特異功能」,使其能在沙漠中生存。其中,背上聳立的駝峰是主要功臣,駝峰是大量的脂肪組織聚集,可在需要時分解產生能量與水,每1000公克脂肪可轉換成1111公克的水,因此駱駝可連續三、四天甚至半個月不吃不喝。當環境條件差或駱駝吃不飽時,駝峰裡的脂肪量與密度減少,會變得比較扁小,甚至傾斜或坍塌。 

  「留住水份」是沙漠生活的首要條件。駱駝三個胃中的一個,中間會隔成多個小室用以儲水,腎與小腸也都能重複吸收水份再利用。此外,豐厚的皮毛可防止水份從體表蒸散,而鼻孔到上唇之間的裂縫,可使呼吸時散逸的水氣凝結累積再流回口腔,還有排尿量少、糞便乾燥(甚至可直接當燃料),在在都是為了防止水份散失。 

  即使在極度缺水的狀態下,駱駝仍可忍受水份流失達體重的30~40%(一般動物不能超過體重的15%),而靈敏的嗅覺能助其找到水源,一旦有機會便大量飲水(可一次可喝下幾十公升)且快速吸收與儲存……

【本文轉載自科學Easy Learn網路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