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ources

教學資源

天氣預報走入鄉鎮

"中央氣象局在今年1月推出以全台灣368個鄉鎮市區為單位的「鄉鎮逐時天氣預報」,以提供民眾更精緻、在地化的天氣預報。"


撰文/李名揚

 

 

重點提要

  • 傳統天氣預報方法是以縣市中某一地點的天氣代表該縣市的天氣,距離該點越遠,預報越容易失準。
  • 中央氣象局今年1月推出「鄉鎮天氣預報」服務,縮短預報點與民眾之間的距離。
  • 鄉鎮天氣預報採用數位化的圖形顯示系統,預報範圍還可以再縮小,資料也可以直接輸出。

 

  「為什麼昨晚氣象預報明明說會下雨,今早出門卻是晴空萬里?」相信這是許多人曾有過的經驗。天氣預報受限於當今科技的極限,本來就有一些不準確度,再加上中央氣象局預報某個縣市的天氣,其實只是以「該縣市某一個地點」的天氣為代表,若民眾所在位置距離那個地點很遠,天氣預報的誤差自然比較大。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中央氣象局在今年1月推出「鄉鎮天氣預報」服務,將預報單位由原本的縣市縮小為368個鄉鎮市區,以縮短預報點與民眾之間的距離。民眾可以到中央氣象局網站查詢各地的詳細天氣預報。

 

電腦計算,人為修正 


  現代的天氣預報,是以最近數天的大氣狀況做為起始資料,並參考過去同樣氣候條件的統計資料,以電腦計算出未來可能的天氣概況。 


  中央氣象局的天氣預報主要是根據「數值預報」,也就是將全球的大氣空間分割成一個個網格,把每一個網格的大氣資料,如溫度、濕度、氣壓、風向、風力等輸入電腦,計算出各地未來可能的天氣變化。由於距離台灣越近的大氣情況,對我們的天氣影響越大,因此越接近台灣,網格就越小、越密集。目前中央氣象局在全球模式中是以55公里見方為一個網格,到了台澎金馬地區就縮小為5公里見方。在垂直方向上,由於越接近地表的大氣越濃密,對天氣的影響越大,因此網格的分格也就越細;而不同的電腦模式依其精度需求,有不同的分格數。 


  至於網格中的大氣資料,是由衛星、雷達、探空氣球等裝置偵測而來。世界各國的氣象資料都互通有無,因此全球模式中的大氣資料由各國提供,而台灣附近的大氣資料則由中央氣象局負責偵測。然而中央氣象局並沒有那麼多偵測儀器可以得到每一個網格的大氣資料,因此是將衛星、雷達及台灣陸地上25個人工氣象站偵測到的資料,根據一定的公式推算出每一個網格的大氣資料,再輸入電腦進行數值預報。 


  大氣的變化非常複雜,天氣系統也會移動,因此必須不斷輸入最新的大氣資料以進行更新,加上網格資料有很多是推算而來,更容易增加誤差。為了提高準確度,中央氣象局會把過去相同季節和氣候條件的氣象統計資料輸入電腦,修正數值預報的結果,這種方式稱為「統計預報」。

 

 

【本文轉載自《科學人雜誌》2012年6月號】